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觀測艦娘命名大解密

文/阿熊

艦娘的名字來自大日本帝國海軍軍艦,現在日本除了海上自衛隊和海上保安廳以外,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目前手上也管理了8艘研究船及4艘海洋探查設備。各艘研究船自己都有不同且有趣的名字,以下我們就來介紹如果研究船不叫海研一號,還能叫什麼名字呢?

JAMSTEC已於2015年退役的研究船KAIYO(かいよう,海洋)有特殊的雙胴體船型(SWATH),一度相當流行,但近年來新研究船已經很少採這種設計了

CHIKYU(ちきゅう,地球)是世界上最大的鑽井研究船,為地球的日文發音,在臺灣學術界一般翻譯為地球號。CHIKYU船體排水量56,752噸,船身長210公尺,寬38公尺,船體中間井架高121公尺,近期目標是鑽破地殼(crust)直達地函(mantle)!


地球號 (Photo by Gleam via WikiCommons, CC-BY-SA 3.0)
KAIMEI(かいめい)是目前服役的研究船當中最新的一艘船,對應的漢字可以是海明或解明,因此同時有兩種解釋,有一語雙關的意味。該船於2016年完工,排水量5,747噸。據報導指出,當時公開徵求命名,由當時的日本科技部副部長的命名中選,並且和一位來自京都的小三生的投稿了相同的命名。

KAIMEI號 (Photo by nachtjagd via WikiCommons, CC-BY-SA 4.0)
MIRAI(みらい,未來)是除了鑽井船隻外最大的研究船,船身長128.5公尺,寬19公尺,排水量8,706噸。科學研究是為了能夠預知未來,命名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由於這艘大船的能力非凡,常被外派到北極等遠地進行長達半年到一年的觀測。

神戶大學海事資料館的核能船 陸奧(むつ)模型(Photo by Crystal Tu)
不過,未來號還有個小故事,它原本是日本原子力(核能)研究所的試驗船陸奧。1969年下水時,是全世界第四艘除了軍艦以外,第四艘以核能推進的船隻。前三艘分別為蘇俄的Lenin,美國的NS Savannah,和德國的NS Otto Hahn。這些都為了研究核能的和平用途建造的船隻,不過陸奧始終處於試驗階段,在1991年完成6400萬公里的試驗航行,達成以核能推進8200萬公里的目標後,隔年就將原子爐停爐,改為現在看到以一般動力推進的未來號。

核能船 陸奧(むつ)模型的原子爐示意圖(Photo by Crystal Tu)

KAIREI(かいれい,海嶺),意思為海底山。同時也是水下遙控載具(remotely operated underwater vehicle, ROV) Kaigo(かいごう,海溝)的母船,排水量4,517噸。海床探測主要就是看海床的高低變化,在命名上可說是中規中矩。Kaigo已研發了好幾代,目前最新版本是Kaigo Mk-IV,意即能夠探測到12000公尺水深的海底。這樣的探測能力足以應付去馬里亞納海溝觀光,因為目前地球上也沒有更深的海溝了。

KAIREI(かいれい,海嶺)(Photo from JAMSTEC)
YOKOSUKA(よこすか,橫須賀),是KAIREI的姊妹船,在船體結構與內部設計上幾乎雷同,除了可勝任一般海洋基礎調查,同時也是可載人潛水艇 SHINKAI6500的母船。想必是因為本公司的總本部位於橫須賀市,就直接作為船舶之名。排水量為4,439噸。


YOKUSUKA號,橫濱港開港150週年紀念的「全艦飾」(掛滿信號旗以表達敬意)
新青丸(Shinsemaru),是在日本東北大地震之後,接替上一代淡青丸(2004年服役,2013年退役)的工作,而在命名上加了〝新〞。主力是探測日本東北海域的各種海洋調查,排水量1635噸。

新青丸 (Photo by pointerseven via WikiCommons, CC-BY-SA 4.0)

白鳳丸(Hakuhomaru)是排水量3991噸的大型研究船。雖然和某一味中藥〈烏雞白鳳丸〉撞了名,但日本沒有這味藥,所以並不會讓人有所誤會。有趣的是,白鳳丸和上一代白鳳丸取了同樣的名字,所以沿用原名也是不錯的命名方法。

白鳳丸  (Photo from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y)
其實白鳳丸和淡青丸原本都是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的研究船。在2000年小泉內閣時期的「小泉構造改革」,其中一項是推動政府法人整併與國立大學法人化,將原本文部科學省所屬的海洋科學技術中心解散,重組成立為獨立行政法人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白鳳丸和淡青丸也一併由東大移交給新機構JAMSTEC進行管理與統籌運用。

現在已經退役的淡青丸約在2009年前後的照片,可以看到煙囪上還留有東京大學的校徽

SHINKAI 6500(しんかい6500,深海6500),是一艘深海潛水艇,可乘載3人,分別為船長、副船長和觀察員,因此在分類上屬於研究船。潛艇本身主要靠電池動力航行,所以必須依靠母船載運至研究海域,再下放到海底進行觀測活動。SHINKAI6500在2015年時曾經參與電視劇的拍攝,為了不影響正常研究航次,另外搭建了一個拍攝用的船艙。能夠抵抗6500公尺深水壓的潛艇,僅此一台,別無分號。

SHINKAI 6500(しんかい6500,深海6500)

船舶以外的設備,還有Hyper-Dolphin(ハイパードルフィン)超級小海豚。小海豚也是一台ROV,強項是配有高精度攝影機與3000公尺水深的極限。研究指出海豚除了能用超聲波溝通外,視力還跟人類一樣好,所以使用超級小海豚為名真是名符其實。
Hyper-Dolphin (Photo from College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kyo)

Urashima(うらしま,浦島)是一台自主水下載具(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外型像一條小型魚雷。可能取自浦島太郎救海龜的神話故事。故事中的海龜為了報恩,就帶浦島太郎去參觀龍宮。我猜命名時是希望這台設備能夠像海龜一樣帶我們找到海底寶藏,雖然海龜很可愛,但若是我也不想取名為海龜號。
ROV 浦島 (Photo from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y)
Deep Tow(ディープ・トウ)是一台深海底拖系統,直接命名為底拖,這有點像是〝我養了條兔子並取名為兔子〞的簡易命名法。

在2016年2月時退役的兩艘研究船,其名分別為Natsushima(なつしま,夏島)與 Kaiyo(かいよう,海洋),服役皆超過三十年。想必是本公司本部位於橫須賀市夏島町,公司前名稱為〝海洋科學技術中心〞,在小心謹慎之下的無趣命名法。

夏島號
總而言之,有採用都市名 (譬如台北號、高雄號)、地區名 (譬如大稻埕號、艋舺號)、研究展望名(希望號、開創號)、與研究相關名(譬如水很藍號、海超深號)、與生物相關名(海豚號、海苔號)、與研究無關名(譬如月球號、森林號),就是數字排名的〝海研N號〞了。

研究船執行任務時通常會全球海域走透透,必須同時考慮中文與英文命名,照數字命名也許是非常保險的命名法。雖然目前輿論一致認為〝新海研〞系列命名一點也不創新,甚至被批評為很蠢的命名。台灣一直以來採用循規蹈矩的方式實施教育,保守命名也許是多數台灣人的選擇。

在保守又沒有創意之下,不如幫海研船取個小名好了?譬如日本宇宙開發機構JAXA給每個衛星都分別取了〝暱稱〞,像是桃子、小綠、向日葵等。又如台大校園內的大福、小福、小小福,也是同樣的命名法。如果開放大家可以取非常跳痛的暱稱,又會有怎樣的名字中選呢? 

延伸閱讀:

--
編輯協力、淡青丸、白鳳丸與陸奧資料補充:Crysta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