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消失的塑膠在這裡... 海底塑膠墳場

Source: https://www.flickr.com/photos/kqedquest/2785503884/

覺得這樣的畫面很驚人嗎?

最新研究發現,海底的塑膠量是海面的一萬倍。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南海爭議最新發展:中國拒絕接受國際法庭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近期公布新版地圖,強調考量進「藍色版圖」後,領土形狀從雄雞成為火炬。此舉不僅顯示出當今中共政府對於海洋領土的野心,也引人聯想起近年來爭端不斷的南海主權爭議。
中國「新版地圖」相關資訊:http://news.lnd.com.cn/xwzx/htm/2009-04/29/content_648025.htm

被中國大陸、台灣本島、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及中南半島環繞的南海,其上有兩百多個島嶼,除了身為重要的航線外,其蘊含的石油及天然氣資源,更造成這個區域的主權爭議不斷。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淨灘帶來的經濟效益

淨灘除了保護環境外,對人類有助益嗎?當然有!

美國大氣海洋局今年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乾淨的海灘不只對大自然有益,還可以幫市民省錢呢!

Source: Wikimedia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逃不出我的法眼!新工具讓全球漁業活動無所遁形

非法漁業一直是漁業學家、保育者與執法者共同的心腹大患。昨天(2014年11月14日),在澳洲雪梨的2014 IUCN World Parks Congress,Google、Oceana和Skytruth聯手發佈了Global Fishing Watch的測試版,宣布將讓全球的商業漁業活動無所遁形。

為了防止船隻在海上互相碰撞,全球有超過十萬艘船隻配置自動辨識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Global Fishing Watch將透過衛星蒐集這些資料,就能即時掌握海上漁船的活動。

Global Fishing Watch 示意圖
Source: http://globalfishingwatch.org/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Stand with Palau--群眾募資讓每個人都能加入成立海洋保護區的行列!

海洋保護區的好,大家都知道 -- 但是,要成立一個海洋保護區,僅有決心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大筆的錢來成立完善的監督機制,才能達到效果。帛琉,這個可以堪稱是世界上最有心想保護海洋的海上小國,卻苦於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執行海洋保護區。

但是這個月,他們在群眾募資網站Indiegogo上成功募集到11.8萬美元(約354萬台幣),讓他們離將所有領海都規劃成海洋保護區的目標又更進一步了!

帛琉期許有一天將所有領海都規劃成海洋保護區,禁止所有商業漁業。
Source: http://vimeo.com/101195169

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從千元海鮮到億元商機:台灣海洋觀光怎麼做?

前陣子台灣海產店商人趕在蘇眉魚正式列入保育類動物之前,下海打蘇眉魚論斤論兩賣。許多人開始分享國外的海洋觀光產業,包括馬爾地夫、印尼、帛琉等,並建議台灣應該跟進。但是一味模仿外國,沒有找到台灣的特色,是不切實際的。我在印度洋太平洋諸島國累積了2000潛的經驗,觀摩了許多國家和潛店的做法,在此分享我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能源救星?天然氣水合物的探勘與挑戰

前陣子,有參選人提出如果台北噴石油的舉例言論,被許多鄉民嘲諷,因為台北突然噴石油的可能性實在太低了。

石油需經由古代有機物漫長的壓密作用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然而台灣的沉積層地質年代還太年經,即使以目前所發現石油生成最近的地質年代-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新生代,和生成不過只有幾百萬年歷史的台灣島比起來還有一大段距離,因此在台灣不大可能發現石油的存在。

新增說明文字

然而,隨著能源需求的攀升,全球原油產出的遞減,開始有了尋找其他替代能源的可能,其中,天然氣水合物(甲烷水合物),便成為下一個替代能源的新秀。

天然氣水合物
Source: 
http://theenergycollective.com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潛水人如何有系統地學習海洋生物辨識?

很多人玩潛水是為了欣賞海底的美麗生物,如果沒有人為你解說在水下看到的生物叫什麼名字,有什麼關於此生物有趣的事實,要自己查相關資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Photo by: 丁楓峻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海洋界的超級模仿王

地球上的很多生物都有擬態的外型或動作,藉由模擬環境或是別的生物,來躲避天敵的追捕、或神不知鬼不覺的接近獵物。

但是海洋界的「超級模王」大概非「擬態章魚」(Thaumoctopus mimicus)莫屬-- 依據多變的動作和充滿彈性的身體,擬態章魚居然可以模仿高達15種生物,簡直堪稱海底郭子乾啊!


Source: Wikipedia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好消息系列] 加州的藍鯨回來了

研究顯示,加州外海藍鯨的族群大小已經幾乎回到捕鯨活動開始前的數量。然而,這是目前已知唯一成功從捕鯨活動的大屠殺中重新回復的例子。




在加州外海觀察到的藍鯨,約20公尺長
Source: UW News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多「彩」多滋的魚肉



紅色、橘色、藍色……不知道大家在吃魚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為什麼魚肉有這麼多種顏色呢? 造成魚肉的顏色多樣化的原因數不勝數,從基因型的差異到膽色素的差異都有。

值得注意的是,魚肉的顏色其實蘊含著許多的訊息,例如這隻魚來自哪裡、牠的游泳方式以及牠的食性 (草食, 肉食, 雜食) 等等。

Source: 
Chang/iStockphoto; Debbi Smirnoff/iStockphoto; via TeachAGirlToFish; Andrea Pokrzywinski/Flickr
由左而右分別為黃鰭鮪 (yellowfin tuna)、帝王鮭 (chinook salmon)、藍鱈 (lingcod)、扁鱈 (pacific halibut)。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住海邊所以管很大?陸海連結與跨域威脅



  • 美麗灣陸地上蓋飯店,和杉原海岸原住民傳統漁業活動有什麼關係
  • 悠活地上違法開發,干萬里桐珊瑚回復力啥事
  • 蘭嶼環島野溪整治水泥化河岸,又與達悟族的傳統漁業和觀光發展又有什麼衝突

你可能會聯想到:人造物「破壞環境優美」、原本免費且屬於全民的沙灘被私有化、商業化,或改變沿岸陸地生物的棲地.......

但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美麗灣飯店。陸詩薇攝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大量甲烷從大西洋逸散

上週日(8/24)在Nature Geoscience,科學家發佈了一項消息,指出美國東岸外海發現許多甲烷逸散的氣泡。

這張圖並不(一定)是甲烷,只是示意海洋中的氣泡。
Source: http://www.capitalotc.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Seafloor-Methane-Leakage-a-Contributor-to-Warming-Ocean-Climate.jpg

研究船使用聲納探測了由北卡羅萊納至麻州一帶的海域,發現至少570顆的氣泡從海床上飄散到海面,經過分析,證實氣泡中含有甲烷成分。

這項發現相當非比尋常。因為一般來說,只有在已知含有豐富甲烷的區域、或是地殼變動的地帶會發現此一現象,在大西洋大陸棚發現如此大量的甲烷逸散是非常少見的情況。

科學家推測,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氣候變遷或者是海水溫度改變。埋藏在地殼中的甲烷水合物對溫度非常敏感,當溫度升高的時候,很容易「融化」,使含在其中的氣體逸散出來。海水溫度可能會因為自然的關係而時有升降,但近年來的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大多數的甲烷氣體在逸散至海洋表面的過程中就會被海水吸收,然而這過程可能會形成二氧化碳,溶於水中後形成碳酸,加速海洋酸化。

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造成溫室效應的效果比二氧化碳更顯著。儘管這次觀測到的甲烷逸散較以往更大量,相較於每年人類因為工業活動而排放出來的甲烷氣,卻是遠遠不及,所以不用過度驚慌。

究竟這些甲烷是不是因為人為造成的氣候暖化才逸散的呢?科學家至今還不敢下斷言,因為研究團隊的海底圖片顯示,某些甲烷逸散情形可能於數百甚至上千年前便開始了。

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教授John Kessler表示,此一現象至少指出了該區域可能是未來研究甲烷逸散速率的重點區域,我們可以了解當海底溫度提升或降低的時候,甲烷逸散的速度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參考資料:
http://thinkprogress.org/climate/2014/08/26/3475507/methane-leaks-atlantic/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地理資訊系統(GIS)在海洋保育上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地理資訊系統(GIS)的發展,我們對海洋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科學家以及管理者開始使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的技術來解決一些管理及保育上的問題。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蝓中之龍 - 海神海蛞蝓

Glaucus (Γλαῦκος)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之一,傳說原本是一名年輕漁夫,在打漁時發現岸邊有一種神秘的藥草,能使已經死去的魚起死回生。好奇心驅使之下,他吞食了這種藥草,卻變成魚尾人身,最後成為了海神。

Source: http://elpatrixf.deviantart.com/art/Glaucus-Atlanticus-Zora-179322454

2014年8月22日 星期五

60年間,海洋發生了什麼事?

科學家Sylvia Earle長期以來致力於宣導海洋保育,前幾天關於她的紀錄片<Mission Blue>正式在美國線上影音平台Netflix上架 (預告片請見:http://youtu.be/B1wp2MQCsfQ)。

影片中,Dr. Earle用了四張GIF動畫,告訴我們六十年來大海發生了什麼改變:



超過一半的珊瑚從海洋中消失。


相較於1950年,太平洋黑鮪與大西洋鱈魚都只剩5%,鯊魚只剩10%


海洋「死區」在四十年間增加了五百倍。死區指的是因大量營養鹽或污水注入,導致藻類過度生長,消耗大量氧氣,而其他生物因此難以生長的情形。死區可能因自然因素而形成,但因人為排放廢水所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劇烈。

即使2010年曾發生墨西哥灣油污事件,人們對於石油的渴望並未停止。沿海的鑽油井從1947年的一個,在2014年時已增加到三萬多個。


資料來源:
http://ideas.ted.com/2014/08/15/4-gifs-that-show-what-happened-to-the-oceans/

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慢動作重現水母攻擊

到海邊玩水的人們常會擔心「被水母咬」這件事,輕則紅腫熱痛,重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但是水母既沒有牙齒,也不會咬人,
所謂的「被水母咬」,其實是被他們的「刺絲胞」所釋放出的毒液攻擊到皮膚。

澳洲James Cook大學的研究團隊用慢速攝影機拍攝了刺絲胞攻擊時發生的事(可從兩分十五秒開始觀看):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地牛翻身如何知?「媽祖」報你知:台灣即時監測海底地震儀

日本311地震至今已三年多,但大家對於這次地震所帶來海嘯的傷害,應該仍然記憶猶新。其實發生在海底的地震並不會每個都引起海嘯,必須發生深度較淺且有足夠大的規模的大地震,造成海底地形發生劇烈變動,使得區域的海水向上抬升,才會產生海嘯。


2011年,日本東北海嘯
Source: http://brilliant-kay.deviantart.com/art/Japan-s-2011-Tsunami-203333156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海洋 = 鹽水?Ocean = H2O + Na + Cl?

海洋,近在眼前,卻充滿未知。當宇宙學家正積極尋找另一個擁有海洋的行星時,我們仍然持續地絞盡腦汁,試圖探索這片仍然神秘的內太空。

海洋就如同一鍋濃縮的鹹湯,海水的組成除了鹽巴(NaCl)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香辛料。地殼所含有的元素都可以在海水中找到,其豐度差異可以從M (10-3 M)到fM (10-15 M)!

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湧潮

週末有要去海邊玩嗎?這週末剛好是接近滿月的大潮喔!


提到潮汐,不少人會想起每年中秋後的錢塘江大潮吧?這在海洋學中稱為湧潮(tidal bore),是由於喇叭狀的河口或峽灣地形,使漲潮時海水猛烈抬升擠入較淺的河口或灣內,和流入大海的淡水衝撞而形成。


每年錢塘江的大潮都吸引大量民眾觀潮,但在阿拉斯加的Turnagain灣,每年七月中的湧潮,卻吸引了勇敢的衝浪者前來挑戰,試著乘上三公尺高,以每小時二十公里快速前進的大浪。Getty的攝影師Streeter Lecka很幸運能在那裡待了六天,捕捉他們的身影。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土用丑之日」談日本鰻

今年的七月二十九日是土用丑之日(土用の丑の日),日本人自江戶時代開始,便有在這天食用鰻魚作為夏季進補的習慣。

Source: macglee @ Flickr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好消息系列] 惡名昭彰的底拖漁業也能有春天

對於每天見到令人難過的環境新聞感到沮喪嗎?
你曾經看著一份一份怵目驚心的報導與照片,而對人性失望嗎?

從今天開始,滔滔的[好消息系列]將不定期刊登世界各地成功的海洋保育案例,讓我們一起樂觀一點吧!大家一起加油哦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海邊戲水安全──從夏威夷看台灣

以往在台灣,到了夏天,最盼望的就是到海邊戲水,尤其是長大後,有屬於自己的交通工具,只要有空,就一定往海邊跑。

但每次快農曆七月時,媽媽跟阿嬤就會開始碎碎念說『鬼月快到了,不能再下水玩囉』。我常在想鬼月水鬼抓人這種傳說,到底依據而來呢?

2010/8/13拍攝,當天是農曆七月七號,農民曆上寫的諸事不宜,但那天Wakiki有超過一個人高的大浪,很多衝浪客都迫不及待趕快在下班後衝到海裡,我們當然也在其中啦!

2014年7月15日 星期二

你養的寵物對環境友善嗎?

現代人寂寞的生活中,有隻可愛的寵物陪伴是件幸福的事。但是,隨著對寵物的喜好越來越廣泛,「寵物」一詞不再只指貓貓狗狗,許多由環境中直接捕捉、甚至從原產地進口的寵物──如蜥蜴、烏龜、兩生類、海洋魚類等,也造成了許多環境問題。

相信喜歡動物的人,也不希望破壞自然的平衡吧?
這裡有一個網站,可以幫助你在真的非常非常想養寵物的時候,能選擇比較對環境友善的寵物。


EcoHealthy Pets

比忍者還厲害的海馬捕食術

為什麼海馬的頭型長得這麼奇怪?

其實這可以幫助他們靠近獵物的時候,引起最小的水體擾動!

一起來看看海馬如何靜悄悄的靠近獵物不被發現吧:


Hippocampus zosterae
Source: Wikipedia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鯷魚群現身與衝浪客共游

前幾天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Scripps海洋學院(SIO)旁的海灘,出現了上百萬隻的鯷魚群。

衝浪客與鯷魚群(那些看似陰影的地方都是鯷魚)
Photo Credit: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不可輕視的小人物──海洋細菌的驚人力量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大眾越來越瞭解致病菌和益生菌的重要。但細菌並非只有這兩種角色而已,放眼汪洋大海,小小的細菌也有不容小覷的力量!

圖片取自<萌菌物語> (もやしもん),其實他們都不是海洋細菌...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章魚差點偷走我的相機!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SIO的研究生Jill Harris到荷屬安地列斯群島進行珊瑚礁的研究,她的實驗目的是想要了解珊瑚與海草的交互作用,例如珊瑚的棲地為何逐漸被海草給佔據。

七月三日,為了記錄珊瑚礁魚類的行為,所以她們在海底架設了數位攝影機後就先到別處去進行調查。

沒想到回來以後,發現相機的外殼有所損失,本來以為是被水沖走的,回來後才發現小偷另有其人...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航向格陵蘭 (4)

三個星期的航行終於快結束了,身為一個海洋學家,可以用什麼方法製作「紀念品」帶回去呢?

日落後的紐芬蘭

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千金難買龍王鯛

龍王鯛(Cheilinus undulatus,又稱蘇眉魚、拿破崙魚)在台灣的禁捕令今天正式生效,就傳出前幾天有海產店「趕捕」禁捕前最後一尾魚的情形。

比起成為盤中佳餚,你知道在帛琉,保育良好的龍王鯛魚群值多少錢嗎?


Photo by bettyx1138 @ Flickr

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岌岌可危的珊瑚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資料顯示出,全世界的珊瑚的滅絕危機以驚人的速度增加,面臨高生存風險物種的比例已經超越鳥類與哺乳類。

IUCN長期以來為全世界的物種評估滅絕風險,我們常聽到的「瀕危」、「近危」就是IUCN的風險評估指標。經過考量族群大小、生長速率、棲地大小及破碎程度、面臨的威脅等等因素,IUCN將各物種依在短期內滅絕的可能性高低做分類,這樣的指標能夠幫助人們了解哪些物種亟需保育,訂定有效的保育策略。


這張圖片中,縱軸代表這一群生物的生存狀態分數,分數越高越安全(1 = 所有物種短期內都沒有滅絕危機)。我們可以看到,珊瑚的安全指數從1995年急遽下降,代表有越來越多的珊瑚物種被評價為需要保護。


圖片來源:IUCN Red List http://ppt.cc/oh9b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航向格陵蘭 (3)

5/9 mostly sunny  看見格陵蘭


早上的採樣工作到3:00am才開始進行,原本睡眼惺忪急著想把工作做完,但外頭的景色開始不一樣了,許多浮冰漂在船隻周遭,天漸漸明亮的清晨,已經可以看到遠處的Greenland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航向格陵蘭 (2)

5/3 cloudy 航向第一個測站

開始為未來的夜班做準備,試著晚睡晚起慢慢調整作息時間,所以在觀測結束前看來是沒有機會吃到早餐了。

遠離海岸線後就只是一望無際的海洋,天氣不佳時就只是霧茫茫地一片。出了船艙,眼角餘光瞄到窗口外有東西移動,定神一看發現是一群群的海豚,雖說海豚並不稀奇,但仍抓起單眼外出到甲板上照相,據其他船員說還會看到鯨魚。

第一天在海上看到的海豚

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航向格陵蘭 (1)

好奇在海洋學家在船上的工作情形嗎?想知道國外的研究船跟台灣有什麼不一樣嗎?你航行過北極圈附近的海洋嗎?

從今天起,滔滔會不定期連載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 Irvine)的海洋物理學家─佩媛的格陵蘭航行日誌,敬請期待!


離開Halifax
Source: 謝佩媛

佩媛這次的航程是加拿大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BIO)的定期採樣行程。研究船哈得森號(Hudson)原本是艘破冰船,建於西元一九五零年代,老了之後不再行駛進極圈,改而支援附近海域的研究工作。BIO從1991年便開始進行這一系列定時定點的採樣,這次的路線是AR7W線,從加拿大東岸的Halifax出海,沿著Labrador Sea航向至格陵蘭。除了鹽度與海溫外,還會測量一些化學、生物的海洋成份。佩媛這一次並非測計人員,只是隨行,負責幫忙採水樣,然後交由化學組去分析。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宅宅救海洋!Fish DB

在上個週末,美國國務院的Our Ocean 會議舉辦了第一屆Fish駭客松比賽,邀請科技人一起集思廣益,開發能夠幫助海洋保育與永續漁業的新軟體。

其中第一名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團隊 Fish DB奪下。

FISHDB使用介面。
 Source: http://www.ischool.berkeley.edu/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Our Ocean 2014 Day 2 - 美國即將展開的行動

今日議程包括海洋酸化、全球海洋保育成果以及未來行動三部分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國務卿John Kerry宣示未來美國即將展開的幾項行動

美國國務卿John Kerry.
Source: Wikipedia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Our Ocean 2014 - Day 1


今天(6/16)美國國務院召集了科學家、政府官員、漁業公司、非政府組織、國際組織等,共有八十國的代表一同召開了為期兩天的海洋會議:http://ourocean2014.state.gov/

內容包括永續漁業、海洋酸化、海洋污染、第一屆Fish駭客松、海洋保育成功案例。

Too big or not too big, this is a question

你有沒有曾經感嘆過,如果可以擁有模特兒般的標準身材就好了呢?為什麼別人身高一八五,我就又矮又胖?其實,就像人類有環肥燕瘦、大個子、小冬瓜一樣,生物圈裡同一種生物也各有不同的體型大小,而這些不同的個體多樣性與分布情形,其實蘊含著環境與能量傳遞的資訊呢!

這篇文章將告訴你,科學家如何藉由解讀族群中個體大小的分布情形,進而判斷這個族群能不能多子多孫多福氣──


Source: Wikipedia


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臺灣的血汗外籍漁工

兩天前英國衛報發表了一篇報導,揭露泰國的外籍漁工慘遭剝削、甚至人口販運的現況。同一天,BBC新聞也發表了一篇文章,直指臺灣的外籍漁工也有剝削的情形發生。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大海太熱了──暖化可能加速暖化?

Source: Wikipedia


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暖化已經夠讓人頭疼了,近期在Nature Geoscience的一篇研究指出,節節上升的氣溫可能間接導致海洋放出二氧化碳,加劇暖化的程度。


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小卒仔變英雄---橈足類 (下集)

上一集我們介紹了水域生態系中的小尖兵「橈足類」,除了知道他們生態上的地位外,在我們生活中又有什麼應用呢?這次讓我們來認識他們多才多藝的一面吧!

Source: http://spongebob.wikia.com/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小卒仔變英雄---橈足類 (上集)


社會金字塔結構下總有一群無名英雄,他們位居底層,卻總是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獻,維持整個大環境的穩定發展,然而,他們的存在與價值卻往往被人們忽視………水域生態系中也存在著這類的無名小卒,牠們的付出維繫著生態系的穩定發展,卻也一樣罕被重視,讓我們藉由本文瞭解這些足以撼動生態系平衡的藍領階級──橈足類

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抓到的魚別浪費 - 談棄置漁獲禁令背後的爭議

去年,歐盟通過了一項重要的決議,禁止漁民丟棄捕捉到的漁獲。

咦,等等,辛辛苦苦捉到的魚,漁民幹嘛要丟棄他們啊?這就要從「捕撈限額」與「混獲」的糾葛談起了。

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海洋保護區比例背後的祕密

近一世紀以來,由於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竭盡所能且毫無節制的榨取海洋所能供給的一切,人類與海洋的關係已然失衡。有鑑於此,各國相繼開始規劃海洋保護區,希望能為過去的濫用做出一些補償。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奢侈品還是便宜貨?鮪魚豆知識!

你有沒有曾經想過,為什麼超市裡的鮪魚罐頭一罐只要幾十塊,壽司店裡的鮪魚生魚片卻這麼貴? 聽說鮪魚現正面臨生存危機,是真的嗎?那這樣我還可以吃鮪魚三明治嗎?鮪魚為什麼叫海底雞?

讓我們來告訴你這些有關鮪魚的小秘密吧!


Source: wikipedia/commons/f/f9/Yellowfin_tuna_nurp.jpg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所有有關海洋的事

我們生活在小島上,卻好像總是離海洋好遠

開這個網誌希望能分享有關海洋的知識、新聞、與反思,
讓我們離海洋近一點。

聯絡方式: contact@oceansay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