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海洋微塑膠從哪來?

日常生活中塑膠隨處可見,方便的幾乎忘記它的存在,這些塑膠最後透過水循環進入大海。但小得像是沙子一般的塑膠微粒,是從哪裡來的呢?IUCN今日(23日)發表一篇報告指出,大多數的初級微塑膠,實際上是從合成纖維或輪胎沖刷下來的。
 
海洋初級微塑膠的來源超過三成是來自洗衣沖刷下的纖維(Source: IUCN Report)



這份報告關注在初級微塑膠,也就是以微塑膠形式進入海洋,而非大型塑膠(如寶特瓶)在海中降解的產物。這些塑膠的來源是家庭或工業產品,如合成纖維、輪胎、船舶塗料、道路標線、個人清潔用品和塑膠顆粒等等,甚至是來自城市的塵埃。


而根據報告內容,在每年進入海中的950萬噸塑膠中,有15-31%是這些初級微塑膠,而其中又有三分之二是來自日常洗衣沖刷下來的纖維,還有開車時輪胎的耗損。合成纖維在亞洲佔大多數,而歐美與中亞則是以輪胎為主。

另外,近年廣泛推行在個人化妝品中禁用塑膠微粒,不過在報告中估計,來自化妝品塑膠微粒的污染,只佔2%左右,所以報告認為禁用塑膠微粒的效果將相當有限。

不過IUCN的總監Inger Anderson則說,這份報告讓他大開眼界,我們看到的塑膠垃圾,並不是全部都會變成海洋塑膠。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像是洗衣服和開車,都會產生垃圾。如果要解決海洋污染問題,必須看的比廢棄物處理更遠,需要由私營部門(公司)領導,來透過研發改善生產方式。IUCN海洋計畫經理Joao de Sousa也說,完整的解決方案必須考慮產品和基礎設施設計,還有消費者行為。比如可以設計減少掉毛的化學纖維,或是向消費者推廣選擇自然纖維的衣物。

參考資料:IUCN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