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許多回收塑膠再利用的成功例子,像是廠商與漁港漁會業者合作,回收舊漁網或是破掉的漁網精織過後變成衣服,將回收再利用的利潤提高,這樣漁民們就不會丟掉漁網,也可以減少海洋生物被幽靈漁網困住而受傷[1]。滔滔之前也曾介紹過國外將廢棄漁網回收,製成地毯販賣的例子。
綠蠵龜困在廢棄的漁網中,來源 |
2014世界盃當中,共有10個國家的足球隊員穿著臺灣製造出的環保塑料球衣的球衣,國際足總估計,今年世界盃產生的利潤,將超過4百億美元,其中服裝業是主要的受惠者。臺灣每年必須消耗高達45億個寶特瓶,製造出的環保塑料球衣不但比棉質布料更輕薄吸汗,且更為環保 [2]。
在政策方面,環保署於在2002年起限制使用購物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免洗餐具等一次性產品;2006年起推動公部門及學校的餐廳內禁止提供各類材質免洗餐具,改用可重複使用之餐具;2008年起推動觀光旅館免洗餐具減量;2010年公告「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源頭減量及回收獎勵金實施方式」,規定連鎖飲料店、便利商店及速食店等業者,應提供消費者自備環保杯之優惠或折扣[3]。
其實限制少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沒有想像中那麼痛苦,只要想一想這些塑膠製品到底帶給生物們多少傷害,裡面的化學物質到底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加上現在環保用品做得越來越漂亮,很快的就會習慣少量使用一次性塑膠的日子。綜合以上現象,雖然可能沒辦法在短短幾個日子裡看到顯著改變,但總算是有朝著減塑的大方向前進。
只是…減了塑,然後呢?
只是…減了塑,然後呢?
多想兩分鐘以後
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最近越來越多的贈品和禮品是所謂的「環保袋」和「環保餐具」,看似「進步、環保」的背後,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環保產品」嗎?
我家的環保袋都快比塑膠袋還多了... 圖片來源:Public Domain |
當製造業者不斷降低成本,「環保產品」的價格也慢慢下降,與一次性塑膠製品的差距也不斷縮小。在這些商品越來越唾手可得的同時,人們會不會像現今塑膠製品一般用完就扔掉了?海灘上滿是塑膠廢棄物究竟是塑膠的錯還是人們的錯?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只是第一步,認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真正需要的,則是更重要的下一步。
接著,思考各項產品的製造過程,乃至監督從產製到回收的物品生命歷史,考驗著人類對於地球的責任心。
我們現在這麼努力減少塑膠,但是其他材質製品的製造過程會比塑膠來得更環保嗎?其他材質製品回收過後會比塑膠容易處理嗎?其他產品的製造到廢棄的過程會不會反而對環境的影響還更巨大?
通常產品使用之後的問題對消費者來說不太容易想像得到,製造業則是客戶沒要求就省時省力地忽略了。除了從自身做起延長每個產品的使用週期外,消費者也應該促使製造業者逐步考量到產品的生命週期,推動回收產品的過程透明化、增加產品回收率(例如鼓勵廠商回收使用後的空瓶罐和舊手機)等行動。
為什麼我們要減塑?環保的意義?
塑膠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也改變了世界,恐怕對全人類來說這些改變都是始料未及的。只是,我們目前對於地球所知甚少,不僅對於同居在這個星球上的生物們不是很瞭解,生物與生物之間的交互關係仍帶有許多謎團,因此人類濫用塑膠的行為對於地球或是生物造成的影響更是無法估計。我們沒有辦法確定在人類不斷改變現今環境的情況下,未來會變成什麼樣的景象,若人類仍持續地為所欲為,是否會使地球上的生物組成有大幅度的變動?甚至是自食惡果?我們現在能做的僅是盡力減少人類影響,尋找與地球上的生物們共存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環境資訊中心,馬爾地夫海龜集體成殘 緝凶「幽靈漁網」
[1] 環境資訊中心,馬爾地夫海龜集體成殘 緝凶「幽靈漁網」
[2] ETtoday 東森新聞雲,MIT「環保球衣」稱霸球場!法媒:台灣贏了世界盃冠軍
[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一般廢棄物管理減量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