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在海洋館的4700個日子

本篇文章為海社三月分享講座筆記,由於當日的兩位講者內容都太豐富了,我們分為兩次刊出,請期待下篇 環境資訊協會的詹嘉紋主編的分享哦!

人稱「阿吉老師」的林勝吉先生在海洋館服務了4700個日子,從帶領台北海洋館度過風風雨雨、到遠雄海洋公園建立圈養規範,再到離開海洋館,邁入環境教育的旅程,阿吉老師的十年就像一部台灣海洋教育史的縮影。


阿吉老師與曼波魚模型。
Photo by: Martin Hsieh


阿吉老師從過去在台北海洋館時期開始分享起他的水族故事。

在那個大家對於水族都還一知半解的時代,發生了許多荒謬但現在回頭看挺有趣的故事。像是在食人魚缸裡面喝咖啡然後不甚被咬到手掌,卻被媒體傳成「北海館員工遭鯊魚咬傷」而引起軒然大波;展覽巨大漫波魚時向日本取經,卻取到了餵食的時候不能直視牠這類詭異的資訊,展覽時期曼波魚死亡,但是展期還未結束,一幫人想了個理由之後就直接展覽魚屍體,卻意外受到好評......在台北海洋館,大家土法煉鋼卻煉出各種有點黑色幽默的趣事。


士林曾經紅極一時的台北海洋館,現已歇業。


台北海洋館之後,阿吉老師去了遠雄海洋公園,當時遠雄的水族死亡率是超過50%的,館方甚至還抱持著反正養死了再弄新的就好了的態度和觀念。所幸,阿吉老師進去之後,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建立了關於存活率、生物密度、生物生命長度等的相關規範。

但是,也因為遇上非專業管理專業的狀況,以及本身對於水族飼養照顧的高標準要求,常常受到下屬不諒解以及上屬刁難,當然所謂派系的問題也難以避免。種種的困難也伴隨許多奇妙的經驗,像是不得不用載垃圾的小貨卡運送雙髻鮫、蝠魟等難以圈養的明星物種(居然也意外的活下來了)。在這些荒謬的事情中,很清楚地呈現出台灣在相關的領域是極其不尊重專業並且缺乏規劃與管理的,當然這也與消費者的水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長相幽默的雙髻鮫。
Photo by: Bryan Scott

於是,2009-2012這段時間,阿吉老師開始推動海洋教育,認為這些海洋相關的產業、知識、態度等等的水準如果不提升,其實相當於往死胡同裡走。可惜,當時的老闆們卻認為「教育能當飯吃嗎?那些學生哪來的消費能力來讓你賺錢?」

2013年之後阿吉老師開始轉換跑道,致力於海洋環境教育,以自己在水族館所累積的專業能力,結合標本製作與教育展覽設計走向大眾,同時也將專業的知識提供給環保團體。


曼波魚的皮,阿吉老師的教材之一。
Photo by: Martin Hsieh

例如,兩年前海生館小白鯨死亡時,阿吉老師憑著多年的經驗指出了海生館圈養環境與監測數據上的問題,讓NGO與館方、主管機關檢討問題時更能指出議題的核心,讓溝通和倡議更有效。
 
可愛的小白鯨
Photo by: Steve Snodgrass

阿吉老師演講後,有一位聽眾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這些水族館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老師回答: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學習潛水進到真正的水下世界去認識這些美好,這些場館是有一定存在必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核心,是他們能否好好彰顯這些生物犧牲自己困在這邊所該呈現出的教育價值?」

「一個地方的水族館應該只飼養他們有能力飼養的物種,而不該為了噱頭而去引進『難以塑造適合該物種生存環境』的生物。」

「水族館必須在技術層面達到一定的水準,有辦法做適當的繁殖,才能避免一再的造成生態的負擔。」


水族館和動物園常是啟蒙民眾的自然的愛的第一扇門,甚至是某些瀕危動物的諾亞方舟。
但如何善待裡面的動物,卻是一道艱難的課題。
Photo by: Zack Wolf



延伸閱讀
 
【圈養議題】海生館的第七隻白鯨死亡之後 2014.10.21
http://goo.gl/vUPA0o
 
【我們的島】台灣白鯨記
(文)http://goo.gl/TMT0BV
(影)https://goo.gl/ArAxw9

----
作者:呂允中,因為潛水愛上海洋的傻子,目前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擔任菜鳥研究員。
編輯:co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