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一眼認出你:印尼自動化漁獲辨識系統

全球漁業面臨過漁危機,印尼也不意外。

為了維持帝汶海的鯛魚與石斑漁業的永續經營,非營利組織Nature Conservancy和當地的魚獲處理業者Primo Indo Ikan以及海鮮出口商Norpac Fisheries合作,試圖建立更完善的資源評估系統。


帝汶海上的底延繩釣漁業。Source: FIP



首先,Nature Conservancy先進行了一次基礎調查。原本以為該地捕捉上岸的魚種約為20~30種,結果經過仔細的鑑定之後,發現竟然高達120種魚!這下麻煩了──該怎麼同時管理120種魚呢?

如果認種很困難,那就先從魚的大小開始吧。

Nature Conservancy於是與一家科技公司Insight Solution合作,發展出了一個軟體:Smart Weighting Scale。當魚獲被送到處理廠,每條魚經過電子秤秤重後,便會被打上條碼,相當於每條魚有了自己的身份證。這個條碼會被傳送到網路上的資料庫,裡面紀錄著這條魚的重量、捕捉它的船隻,還有該船隻的GPS記錄(漁船到了哪裡捕魚)。


在處理廠裡,每條魚身上都有條碼。
Source: Nature Conservancy

這些資料不僅有助於資源評估,也為每條魚獲建立了產銷履歷。消費者可以一掃條碼,就知道這條魚從哪裡來。

下一步,能不能更細緻的鑑定魚種呢?

現在,Nature Conservancy與兩個科技公司合作,利用現有的辨識手機以利分類回收的技術,開發「Fishface」這套軟體。希望未來只要經過掃描,就能夠記錄每條魚的體長和辨識魚種,並連接到資料庫。他們的終極目標,是除了在環境單一、乾淨的處理廠外,未來漁民也有辦法在船上用智慧型手機直接進行魚獲辨識和紀錄。


魚的身份證!
Source: Nature Conservancy

究竟他們會不會成功呢?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有關Fishface的資訊,請參考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