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超渡幽靈漁網的N種方法

幽靈漁網/漁具是近代漁業令人頭痛的問題。

不小心遺失、損壞、或廢棄的漁具,沈入大海後可能難以找回,又或是回收的成本不符經濟效益,從此葬身大海,成為縈繞汪洋身處的鬼魂。這些漁具可能不小心被海洋生物吞食,或是神出鬼沒地纏住路過的生物,造成許多無辜的「網下」亡魂。

為了解決越來越嚴重的幽靈漁具問題,「全球幽靈漁具倡議」(Global Ghost Gears Initiative, GGGI)成立了。這個計畫旨在串連全球試圖解決幽靈漁具問題的個人、團體與政府組織,交流成功案例,並扶持新的計畫。


全球幽靈漁具倡議的網站收集了世界各地處理幽靈漁具的行動



在GGGI的網站上,收集了世界各地許多針對幽靈漁具的嘗試,我們在這邊簡單介紹幾個:


Net-Works

之前滔滔介紹過的「Net-Works」,邀請當地居民收集廢棄漁網,再造成地毯,售至已開發國家。更多介紹請見 幽靈轉世─廢棄漁網喜獲新生


用廢棄漁網織成的地毯。Photo credits: Net-Works


集魚器追蹤計畫

為了更有效率的捕捉某些魚類,例如鮪魚或鰹魚,漁民常會使用集魚器吸引魚類聚集,再一網打盡。這些集魚器主要是浮球、網具、木支架所組成。依據Pew Charitable Trusts估計,每年至少有十萬個集魚器鬆脫,大部分鬆脫的集魚器沒有辦法即時回收,因而浮沈在海中,變成海洋生物的隱形殺手。

所羅門群島附近海面的人工集魚器。
Photo by: WorldFish

由太平洋上多個島國聯合協議的「諾魯協議」(Nauru Agreement)管理著全球近半的鰹魚產量。各協約國也致力推動各項保育工作,以確保當地的鰹魚漁業能夠永續。2011年,當地不使用集魚器而捕獲的鰹魚獲得海洋管理委員會的永續標章;而2012年時,諾魯協議的八個協約國也在Pew Charitable Trusts的幫助下開始使用衛星追蹤集魚器的位置,目標在今年能夠追蹤當地三到八萬的集魚器,未來若集魚器不幸鬆落,就能更容易找回來了。


馬爾地夫全民追漁網

每一年,馬爾地夫都有上百隻的海龜遭廢棄漁網纏繞而受傷,甚至死亡,其中又以欖蠵龜為最。2013年時,一群在馬爾地夫的生物學家觀察到了這個現象,而啟動了「欖蠵龜計畫」(Olive Ridley Project)。

「欖蠵龜計畫」邀請所有人一起成為「公民科學家」,利用社群網站來回報廢棄漁具與受困的生物。民眾回報的資料不僅能讓遭殃的海龜能更快獲得救援,計畫人員也藉由收集回報的漁具地點、種類等資料,試圖分析廢棄漁具的來源和棄置原因。

截至2015年3月,125隻欖蠵龜獲得救援,300個棄置漁具獲得清除。藉由分析資料,研究人員也發現,大部分的廢棄漁具是從斯里蘭卡、印度、甚至東南亞,隨著東北季風漂流而來。


被幽靈漁網纏住的魚 Photo by: Martin Stelfox


依據你平常的觀察,台灣的海洋也有幽靈漁具的威脅嗎?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更快定位、移除幽靈漁具?有什麼方式,可以回收這些不再被需要的漁具?希望GGGI的案例們可以給大家多一點靈感,有想法和行動的朋友,也可以加入這個全球的合作平台,一起超渡海中的幽靈漁具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