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1980-2005颱風路徑圖,台灣首當其衝("Pacific typhoon tracks 1980-2005" by Nilfanion via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
NOA熱帶海氣計畫(Tropical Atmospheric Ocean Project)在赤道兩側進行浮標觀測,下圖即為其中一個浮標的0-300公尺海溫剖面圖 (Source: NOAA TAO Project) |
台大海洋所海氣象自動觀測浮標網站 |
值得一提的幾件事包括:因為低耗電加智慧「睡眠」模態的電路技術,整套系統僅靠幾顆鋰電池就可運作一整年,所以浮標供電系 統捨棄了太陽能板,降低海面上浮標受風面積,也降低日照不足供電不穩的風險。也因為這套極低耗電系統在惡劣海況下的測試與應用成功,大幅地增加了未來將系 統擴充為海嘯預警和海底地震即時觀測浮標的可行性。錨碇地點的選定,則是由海洋所張明輝教授依據歷來聖嬰年(註:今年是聖嬰年)西太平洋所有颱風路徑統計得到的熱區(滔滔註:見第一張圖),經過研究團隊討論訂定下來的,浮標施放後一個月內就有「蓮花」、「昌鴻」兩個颱風先後從附近經過。而整個任務用到的資源含本校邁頂計畫約 200萬元的支助,科技部對海研一號和貴儀中心海探組的長期支助,以及海洋所所務經費和部分教師們的科技部整合計畫經費,加起來資源雖然有限,卻是缺一不可,從目前花費跟獲致的成果來衡量,堪稱高性價比(CP值)的投資。
浮標示意圖 (Source: IONTU) |
(本文原載於台大校訊與中華民國海洋學會,經同意轉載)
相關報導:
台大海洋所所長幫老友圓夢 海上追颱風(聯合新聞網)
時論—圓一個追颱風夢(中時新聞網)
颱風海洋觀測大突破(中廣新聞網【早安現場】節目專訪魏慶琳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