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魚翅哪裡來?追蹤魚翅種類的新利器 iSharkFin

在保育意識高漲的現今,禁食魚翅已經成為一種共識。而魚翅最讓人詬病的一點,莫過於捕撈時,多半將可作為魚翅的鰭割下,其餘魚身就丟回海裡,這不僅造成極大浪費,也容易有過度捕撈的問題。

雖然大多數國家已經立法禁止割鰭,但在部分國家仍是合法的。如果送到市場的只剩下鰭,又該怎麼知道被捕捉的是哪些鯊魚物種呢?

Source: Wikipedia Commons

從漁業管理的角度而言,要先鑑定物種,才能進一步紀錄各物種數量,透過數量了解各族群的狀況。但物種鑑定需要長時間訓練和經驗累積,尤其是當能辨別的特徵,只剩下大小不一的魚鰭時,對大多數沒受過分類訓練的相關工作者來說,這實在是無從下手。

鯊魚魚鰭各部位示意圖,iSharkFin使用的是背鰭 (dorsal fin) 和胸鰭 (pectoral fin)
Source: Wikipedia Commons
這時就需要iSharkFin了!

iSharkFin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西班牙University of Vigo合作開發的軟體,並由日本政府提供財務支援。這個月才剛推出正式版v1.0的iSharkFin,利用機器學習的方式,從已知物種的訓練圖片集改進演算法,作為往後圖片分類的依據。軟體使用步驟十分簡易,只要將附有比例尺的照片輸入軟體,再指定四個型態參考點,即可依據鯊魚鰭的外部型態判別最有可能的物種。

iSharkFin操作畫面,可以看到四個已經標示的參考點
Source: iSharkFin Manual
目前此項軟體已經可以辨識部分市場上常見的鯊魚,包括以下七種CITES物種:
  1. 大白鯊 (Carcharodon carcharias)
  2. 遠洋白鰭鯊 (Carcharhinus longimanus)
  3. 紅肉丫髻鮫 (Sphyrna lewini)
  4. 無溝雙髻鯊 (Sphyrna mokarran)
  5. 鎚頭雙髻鯊 (Sphyrna zygaena)
  6. 鼠鯊 (Lamna nasus)
以及其他物種:
  1. 灰色真鯊 (Carcharhinus obscurus)
  2. 高鰭真鯊 (Carcharhinus plumbeus)
  3. 絲鯊 (Carcharhinus falciformis)
  4. 虎鯊 (Galeocerdo cuvier)
  5. 藍鯊 (Prionace glauca)
  6. 尖吻鯖鯊 (Isurus oxyrinchus)
  7. 長鰭鯖鯊 (I. paucus)
  8. 沙虎鯊 (Carcharias taurus)
  9. 大眼長尾鯊 (Alopias superciliosus)
  10. 淺海長尾鯊 (Alopias pelagicus) ....等等
雖然目前僅能從背鰭辨識35種、從胸鰭辨識7種國際貿易常見的種類,但FAO計畫將市面上流通的所有鯊魚物種都納入iSharkFin的辨識範圍,也將推出app供行動裝置使用。


希望iSharkFin的推出,能讓鯊魚資源管理往前邁進一步。

相關連結:
FAO http://www.fao.org/fishery/ipoa-sharks/iSharkFin/en
CITES http://cites.org/eng/prog/shark/isharkf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